物联未来网·资讯

www.huwulia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物联政务 > 搭上“智慧快车”驶向幸福田野

搭上“智慧快车”驶向幸福田野

2022.01.25 10:59:20  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管理员   字体:【
【导读】“技术学到了,钱也拿到了,可以回家过个幸福年,心里特别满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霍尔果斯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正在采摘番茄的工人纳斯尔·别克的话,道出了在这里工作的村民们的心声。

2022年元旦刚过,坐落在霍尔果斯市莫乎尔牧场喀拉奥依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于1月11日正式投入使用。值得关注的是,这座由农发行新疆分行提供2.75亿元信贷资金支持的园区,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农业科技设备和工艺技术,园中的农作物从选种、育种、播种、生长、销售全流程均采用数字化分析和运营,实现从“一粒种”到“盘中餐”的全流程监管,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让农业搭上“智慧快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霍尔果斯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农发行支持新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新年伊始,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农发行新疆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蒋群星说:“2022年,我们将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智慧升级的主力军作用,以实际行动助力新疆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带动数百万农民技术越来越牛、腰包越来越鼓。”

搭上“智慧快车” 驶向幸福田野.jpg


让农业搭上“智慧快车”

1月份是霍尔果斯最冷的季节。而此时,在示范园内占地300多亩的充气薄膜智能温室里却绿意盎然。在一块块整齐划一的农作物方阵间,只见两三名操作人员正在作业。

“我们的智慧农业大棚定植使用无土栽培的种植方法,采用椰糠作为栽培基质。过去传统露地栽培方式的年亩产量在10吨左右,现在通过科学种植,年亩产量可达40吨。”示范园技术部负责人阿迪力·阿布拉介绍说,“不仅如此,我们还采用了最新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用水量是露地栽培的三十分之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霍尔果斯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不仅科技含量高,“含金量”也高。这里采取“村企联建、企业管理、银行融资、共同受益”的运作模式,通过培训当地村民上岗、发展农业观光体验带动周边居民自主发展服务业的方式,首期就帮助喀拉奥依村和周边部分村600余人实现就业,人均年工资收入约3万元。

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在新疆,霍尔果斯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也只是农发行支持的众多项目之一。截至记者采访时,塔城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伊犁察县万亩稻田建设和阿克苏库车智慧物流港等项目,已在农发行新疆分行信贷资金的有力支持下相继落地。

高标准农田生机勃发

走在新疆广袤的乡村田野上,一些新的变化引人关注。如今,在这里的大部分农村特别是南疆四地州的农村,过去零散经营的“巴掌田”已经很少见到,处处是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可供机械化操作的高产田。

“2015年开始,我们村为了帮助村民探寻增收致富的路子,将原有的零散土地进行了平整,打造成适合机械大面积作业的条田,全村1.3万亩土地中平整土地面积达到1.1万亩,均以每亩74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沙雅利华公司。”南疆四地州之一的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喀拉库木村的党支部书记托合提说。

沙雅利华公司是当地土地整合、耕作方式发生变化后催生出的农业企业,凭借沙雅是全国产棉大县、棉花种植面积达180万亩以上的资源优势,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通过田间道路、滴灌工程等建设,创新栽培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棉花全产业链经营。

沙雅利华公司办公室主管单煜告诉记者:“这两年,我们在农发行贷款的支持下,累计帮助沙雅县建设高标准农田39万亩,并通过现代化种植技术的推行,棉花亩产量由原来的300公斤变成460公斤。”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喀拉库木村300名村民获得就近就业增收的机会。喀拉库木村村民阿迪力·热合曼就是其中一位:“我流转了50亩土地,获得土地流转费3.5万元后,现在在沙雅利华公司上班,一个人负责管理150亩棉花地,每个月可以领取工资3000元。”

“我们把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农发行新疆分行产业客户处副处长李滨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该行汇聚众力、多措并举,紧紧扭住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的关键环节,全面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农民“命根子”变成“钱袋子”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何让土地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记者从农发行新疆分行的实践中找到了答案。

据了解,该行一方面积极对接自治区年度建设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目标任务,配合财政资金共同支持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疆土地资源禀赋,通过探索建立土地指标收益模式、“棉花收购企业+土地规模经营”模式、“畜牧养殖+草料基地建设”模式等,先后支持类似沙雅利华公司等地方和兵团骨干企业有序流转土地26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建成了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

不过,在李滨看来,土地的流转与平整是基础,通过农作物智能化、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让更多农民稳增收才是关键。

近日,当记者采访时,该行产业客户处正忙着对昌吉州550万亩耕地水肥一体智慧化提升改造项目进行调查评估。据悉,项目建成后,涉及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30个等级以上,每亩地在水、电、肥、药等农资成本上可以增效约290元,550万亩共节本增效15.95亿元。

更重要的是,该项目将通过对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和管理平台,以及配套的通信设备、手机客户端等软硬件设施的投资,很好地将水肥一体化和高标准农田结合起来,整套一体化系统实现了自动感知、自动上传、自动分析、自动管理等功能,是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管理完美结合的产物,将进一步把高标准农田打造成智慧农田,全面带动昌吉州和周边区域农业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水肥一体智慧化改造项目在区、州两级行和前中后台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将于年前完成审批,确保项目在春节后顺利启动。”李滨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正在调查评估的农业现代化贷款3笔金额2.80亿元,准备投放的项目8笔金额14.91亿元,贷款投放后将对全疆加快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