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未来网·地方

www.huwulian.com

关于印发《智联江西·江西省移动物联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2016.04.10 13:47:44  来源: 江西科技   作者: 管理员   字体:【
【导读】自2017年起,江西省以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国家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为契机,以网络、平台、应用、产业“四个领先”为……

赣专字[2021] 5号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经省政府审定,现将《智联江西·江西省移动物联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江西省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

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

2021年9月14日

智联江西·江西省移动物联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自2017年起,江西省以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国家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为契机,以网络、平台、应用、产业“四个领先”为抓手,全力打造“物联江西”,大力推动移动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及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要求,2020年12月1日,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续签了《共同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框架协议》。按协议要求,两部将继续支持国家03专项成果在江西落地转化,支持江西打造试点示范升级版,帮助江西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机遇。

为了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江西省移动物联网发展思路和任务举措,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汇聚更多资源推动我省移动物联网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力打响“智联江西”品牌,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以创新发展引领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两部一省”续签框架协议要求,紧密结合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快推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最新成果落地江西转移转化,对标“十四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目标要求,推动“物联江西”向“智联江西”升级,加快打造智联新高地。

(二)发展思路

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把握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机遇,启动国家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升级版。建设立体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通过数据要素价值和创新体系能力的双提升,赋能融智化应用和智联化产业发展,将江西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联新高地。

坚持政府顶层设计。坚持和强化政府在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布局和推进。深化部门合作,统筹各方资源,创造融通共赢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创新驱动赋能。把创新发展理念全面贯穿“智联江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创新发展格局,以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依托,推动行业数据跨界智联、公共数据有序开放,赋能应用融智和产业智联,建立三位一体平台支撑体系,做优多层级智慧创新体系。

坚持推动跨界融合。在加快推动行业数据资源互联互通的基础上,统筹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的数据融合性创新应用,强化基础设施的支撑引领作用,在若干个领域先行先试,形成跨界智能应用示范,打造跨界融合创新应用标杆。

坚持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省内产业链以重点企业为重心实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计划。围绕经济社会集聚发展需求打造技术融合创新特色产业园,构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

(三)发展目标

以将江西省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联新高地”为目标,适度超前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围绕应用融智和产业智联两条发展主线,充分发挥创新体系和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实现基础设施立体化、跨界应用融智化、产业转型智联化、创新平台体系化、数据要素价值化。

基础设施立体化。到2023年,智联基础设施江西样板基本建成,智能泛在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全面提升。“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县域以上地区及重点乡镇实现5G网络全覆盖,县域以上地区千兆城市部署基本完成。端到端网络完成IPv6改造,积极采用“IPv6+”等新技术提供确定性服务能力。NB-IoT网络继续保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并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完成深度优化。全省“1+11+N”数据中心体系基本建成。全面互联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建设。区块链基础设施按需部署。

跨界应用融智化。持续做优、做精、做深跨界融合示范应用场景。到2023年,培育一批重点智联应用场景,加快推进应用规模化,重点打造7个以上百万级应用及一批十万级、五十万级应用,力争成为全国移动物联网示范应用的标杆区。到2023年,确保全省泛物联网连接数达到4300万,力争达到4500万。以应用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争取在4-5个重点应用领域形成数据接口标准规范和专利成果。

产业转型智联化。到2023年,将鹰潭打造成为物联网产业核心基地,将南昌打造成为物联网产业主体区,其他设区市和赣江新区根据产业优势和区位特点,建成特色功能区。力争实现全省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培育200个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打造2000个智能生产车间。

创新平台体系化。建成包含产业生态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在内的“智联江西”三位一体平台支撑体系,到2023年累计新增省级物联网创新平台19个。健全多层级创新供给体系,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在江西汇聚,显著提升省市各级及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023年全省物联网企业百强累计专利数达到3万件。

数据要素价值化。到2023年,数据应用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创新机制引领数据高效流通。全省政务数据资源深度开发,各类数据的开放共享、融合汇聚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共享数据1500项以上,开放数据集1000个以上,力争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和公共数据开放进度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城市大脑”在全省推广建设,以数据赋能的智慧应用场景批量落地。数据相关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保障机制得到优化。

二、重点任务

(一)提速增智,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1.加快建设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推进“双千兆”网络发展。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推进“5G网络倍增”计划,加快5G独立组网规模部署。重点加快城区、重点行业、室内场景、地下场景的5G网络覆盖,加强对交通枢纽、景点等流量密集区深度覆盖。顺应 5GR16标准冻结对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场景的增强支持,优先对省内相关企业、园区进行5G覆盖。加强虚拟专网技术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加强网络能力开放,支持物联感知设备快速接入。持续扩大千兆宽带网络覆盖,打造“百城千兆”计划,引导各设区市谋划千兆宽带发展规划。到2021年底,全省累计开通5G基站53000个,南昌、鹰潭率先建成千兆城市。到2023年底,完成县域以上地区千兆城市部署,全省累计开通5G基站68000个以上,5G终端人连数达到1770万以上。优先完善工厂、产业园区、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千兆光纤网络能力,推动10G PON接入设备规模部署,推进工业PON技术的应用部署。建立网络质量监测分析体系,客观评价江西省“双千兆”网络质量。(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江西铁塔)(第一单位是牵头单位,其他按各自职能分工负责,以下相同)

推进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加强移动物联网基础设施顶层规划,统筹考虑智慧城市、美丽乡村、工业园区以及城市道路桥梁、市政管网、综合管廊、交通物流、绿地景观的建设需求,统筹布局基于移动物联网的感知层基础设施建设。把握NB-IoT正式进入5GR16技术标准的机遇,增强NB-IoT网络覆盖深度,扩展5G mMTC应用场景,重点加强交通路网、城市管网、工业园区等重点场景覆盖。推进LTE-Cat1在金融、新零售等场景的网络建设。建立NB-IoT、LTE-Cat1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江西铁塔)

提升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提升IPv6网络性能和服务水平,优化骨干网、移动核心网、宽带接入网IPv6网络关键性能指标,加快对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内容分发网络进行IPv6改造。加快终端设备IPv6改造,实现用户规模和业务流量双增长。支持IPv6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动“IPv6+”应用赋能公安、交通、医疗、消防、气象等行业融智发展。(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委网信办,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江西铁塔)

2.合理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统筹规划全省数据中心建设。以支持大数据应用创新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创新技术建设绿色节能、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PUE<1.3。引导各行业合理使用算力资源,紧密结合网络技术演进趋势和业务发展需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有序发展分步推进建设。优先支持南昌、抚州、上饶、赣州等地区建设数据中心,争取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江西枢纽节点。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设行业型数据中心,逐步形成省级、设区市级和行业级的“1+11+N”数据中心体系。加快云服务在南昌等地市的机房、电源、带宽等资源布局。推进实施“云网边端协同智联”计划,进一步深化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之间的关系,推动云边协同发展,按需建设边缘计算基础设施,提前布局规划,做好机房配套。(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

3.积极建设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覆盖各设区市、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使用5G、IPv6等技术建设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外网,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与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石化、医药等重点行业工业企业合作对接,利用5G、时间敏感网络(TSN)等技术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加快提升网络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鼓励鹰潭等设区市积极筹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赣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深化标识应用,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工业互联网标识识别、分类、检索的效率。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重点促进跨行业跨领域平台、重点行业平台功能的迭代和优化。(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鹰潭市、赣州市及相关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

4.推进部署区块链基础设施

推动布局建设区块链基础设施。推动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网络(BSN)节点在南昌、赣州等主要城市部署。适时筹建国家级区块链基础设施“星火·链网”,通过全局性统一标识实现区块链跨链互通,促进异构区块链资产共享,为政府部门提供监管支撑,为企业提供便捷的区块链开发和运营服务,同时提供促进数据流通的区块链解决方案。(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

(二)横纵贯通,促进应用融智发展

横纵联动推动跨界融合应用。利用5G、物联网等新一代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应用场景开放,以场景开放推动数据开放,横纵打通,推动应用服务更加智能化,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的融合应用。横向上,统筹推进跨行业数据智联应用发展,在精准治理、民生改善、产业带动等方面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可复制、可推广的跨界融合示范应用,打造跨界融合创新示范工程。纵向上,继续深耕江西省十大品牌应用工程,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民生需求,着力打造特色应用样板。培育一批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加快形成规模应用,服务社会经济。

1.横向跨界,民生改善精准治理双提升

提升精准治理跨界应用融智水平。利用5G、移动物联网等技术,努力在社会治理领域实现“一网通管”,在服务领域实现“一网通办”,在政务服务目标上“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推动公安与交通跨界融合,持续优化智慧交通安保工作,提升城市交通微循环,推动各设区市构建可视化、扁平化、智慧化多维协同指挥系统,重点推进“5G+法治交通”的示范应用探索,促成全省城市交通微循环工作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推动公安与消防跨界融合,依托政务云资源、“智赣119”消防大数据应用平台,依据《城市消防物联网大数据应用平台接口规范》,强化各地城市“智赣119”平台对接服务能力,融入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实现数据资源与“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督系统、实战智慧平台、综治信息平台、雪亮工程平台等数据资源的共联共享。推动环保与卫健委跨界融合创新,持续完善省危险废物监管平台,与卫生健康部门建立的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互通共享。推动生态文明多领域跨界融合创新,开展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试点,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和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安全处置,重视新污染物治理。(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省卫生健康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重点工程一 社会治理跨界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工程

公安与交通跨界融合创新应用示范。推动安全运输不超载。聚焦货运企业和货运车辆超载超限“监管难、治理难”等痛点,推进5G及AI图像识别等技术与交通治理的深度融合,重点加强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的非现场执法信息技术应用,实现治超信息资源共享,深化道路超载超限运输治理,为联防联治提供支撑,大幅降低超限超载率,提升交通专项安保指挥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共享单车有序停放。聚焦共享单车过量投放、乱停乱放等问题,精准测算区域内合理投放量、各站点具体投放量,实时监测电子围栏车辆摆放情况、单车流向等,使精准投放率达90%、乱停乱放率下降50%。围绕安全运输、单车停放打造公安交通跨界融合应用示范工程。

公安与消防跨界融合创新应用示范。通过智赣119平台接入的物联泛在终端监测设备,对突发火情实现监测预警“早”、响应处置“快”,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建设“一键护航”智能调度平台,科学调配交管、消防、医疗等资源,接到火灾等警情后,消防指挥中心调度系统的指令即可迅速与交警、公安、急救中心等部门形成联动,在试点区域实现出警路程中与其他交通参与者协同,形成护航方案,力争救援车辆最短时间到场处置,实现从接警到抵达现场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围绕一键护航、紧急救援打造公安消防跨界融合应用示范工程。

环保与卫健跨界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实时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一体化管理,准确掌握医疗废物的产生量、转运量、处理量以及贮存量,快速研判“日产日清”执行情况,打造环保卫健跨界融合应用示范工程。

生态文明多领域跨界融合创新应用示范。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推进“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全面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强化沿岸整治,统筹岸线资源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构建江西绿色生态跨界融合应用示范工程。

提升民生改善跨界应用融智水平。推动卫健委与医保跨界融合,聚焦挂号、检查、取药等多次付款结算排队导致的耗时长、医院拥堵等问题,优化就医结算流程,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完善“一站式”结算服务,探索“先看病后付费”的管理模式。推动教育与公安和房管跨界融合,聚焦义务教育“学位”“学生”互盲、教育资源“失配”“失衡”痛点,通过对各学校入学、学区划片、人口新增接入户籍、社保、不动产权等多维信息进行数据联动分析,解决入学报名程序多、流程长、操作繁琐等问题,从教育资源均等化和普惠化两方面实现管理模式创新。推动水利与金融跨界融合,构建多渠道自助缴费体系,提升群众用水、缴费的便捷度。利用水利大数据服务于居家养老、企业授信等业务。推动气象与农业跨界融合,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以气象信息为入口,按照“智慧+气象+行业(SMX)”的理念,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推动气象与文旅跨界融合,通过对气象的实时监测,对各景点旅游达到实时预警。(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金融监管局、省气象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重点工程二 智享生活与民生服务跨界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工程

卫健与医保跨界融合创新应用示范。打通省医保系统,建设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在南昌6家市属医院开展“先看病后付费”试点,力争在1-2家省级医疗机构开展试点。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跨界融合应用示范工程。

教育与公安和房管跨界融合创新应用示范。优化入学报名流程,试点实现城区小升初学生家长一键登录、智能匹配学位,快速获取子女学区学位分配情况,为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支撑,打造网联数智云享“智慧升学”融合应用示范工程。

水利与金融跨界融合创新应用示范。综合应用“政府+市场”机制,建设智慧水利平台,形成一批智慧水利与金融结合的模型与算法,打造水利金融跨界融合应用示范工程。

农业、文旅与气象跨界融合创新应用示范。进一步深化气象与农业数据共享,利用乡村气象服务预警大喇叭开展农业气象预警服务。在气象与旅游信息共享、旅游安全气象风险防控、智慧旅游气象服务、开发气象旅游资源等方面推进智慧旅游气象服务融合发展。打造气象防灾减灾跨界融合应用示范工程。

2.纵向打通,应用融智管理创新双突破

提升垂直行业应用融智深度。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纵向打通,继续深耕十大品牌工程,持续推进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环保、智慧消防、智慧水利、智慧警务、智慧城市等领域规模应用,探索基于统一数据标准的行业内数据互联、智联。针对在培育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垂直行业应用,实现行动方案各实施阶段应用融智规模增效。1)培育孵化一批有潜力行业应用融智规模化。依托初期应用需求和对先进经验模式的借鉴,提升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气象、智慧司法及北斗+5G等垂直行业的应用融智深度,在行动方案实施初期,围绕扩容扩面、提质增效,加快五大行业应用场景的培育孵化,行动方案实施中后期,立足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治理、民生、产业痛点,谋划启动教育、城市、气象、司法、北斗等行业的新应用场景建设。2)深度推进一批有基础的行业应用融智集约化。针对智慧化工、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环保、智慧电力、智慧农林等垂直行业,行动方案实施初期持续提升应用融智水平,在数据赋能的基础上,谋划一批试点融智示范项目,打造一批融智应用场景,中后期在数据应用上,实现智能化集约化应用发展。3)全面加快一批成熟应用快速推广化。以示范带动为引领,持续推进智慧消防、智慧警务、智慧水利、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规模应用,行动方案实施末期着重打造一批百万级应用,实现规模增量,加快探索互利共赢商业模式,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不断提升应用与行业结合度,保持应用解决方案随垂直行业需求更新迭代。(责任单位:省消防救援总队、省水利厅、省公安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军民融合办、省交通运输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司法厅、省气象局、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提升垂直行业管理创新水平。针对公共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共享平台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数据应用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为手段、以数据驱动和跨界融合为核心,推动管理和服务从基于经验向基于数据转变。继续深耕江西省品牌应用工程管理创新,持续推动各工程在数据赋能的基础上智联升级,重点推动消防、医疗、气象等领域管理体制创新。加强数据管理工作赋能应用融合创新,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建立省信息中心与各设区市部门协同、省设区市联动、政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鼓励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依托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构建公共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向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公共数据应用环境,创新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模式。(责任单位:省消防救援总队、省卫生健康委、省气象局、省信息中心,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三)特色牵引,推动产业智联升级

1.培育壮大物联网产业

支持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研发。支持芯片、模组、天线、终端配件、测试仪器、智能终端等产品产业化。提升4G/5G/NB-IoT/eMTC通信模块制造能力,构建模组地图。推动生物识别、电场传感、光学影像、MEMS传感器、微纳传感器等传感器研发。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合作,结合应用场景开展高端传感器协同攻关,促进工业传感器多功能集成、模块化架构、统一通信接口等标准制定和研发。推进基站天线、室内分布天线、RFID标签天线等网络设备产品开发。加大机器视觉、语音交互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企业加大对VR/AR软硬件、5G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工业模组、智能表具等产品研发,拓展智能终端应用领域。(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优势领域重点突破。以VR/AR规模应用带动VR/AR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建设国家级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打通和做强VR/AR从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到规模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加快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南昌VR/AR研发、应用及产业高地。加快在赣江新区、南昌高新区引进水利、医疗、消防、车联网等领域智能传感器技术,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传感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安、交通、消防等领域应用,推动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培育若干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南昌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加快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深入开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精准招商、以商招商。重点培引一批在芯片模组、高端传感器、智能终端、基础及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等细分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形成高端示范引领效应。依托江西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全面承接“03专项”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成果,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化项目建设,推动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落地,丰富应用场景,以规模应用牵引物联网产业链全面发展。加强与粤港澳、长三角等物联网发展先进省份区域合作,吸引企业到江西投资兴业。(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相关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夯实产业区位布局。支持产业基础好的设区市进一步打造物联网产业基地和示范区,促进生产要素向产业基地和示范区集聚,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根据设区市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不断吸纳国际国内相匹配的优质产业资源。进一步夯实江西“1+1+10”产业布局,做强做大鹰潭物联网核心基地,打造南昌物联网产业主体区,赣江新区和其它设区市打造物联网产业特色功能区。(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2.创新升级传统产业

推进农业数字化改造升级。聚焦农业信息化应用程度低、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加速推动对农业生产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业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环节信息化水平,加速实现农业生产全面感知化、管理精细化。加强数据对农业的赋能作用,健全农业农村信息系统,提升科技兴农支撑能力,加速全省农业农村数据汇集,全面提升数据精准采集、行业监测、动态预警、建模分析、决策辅助创新支撑能力。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闭环管理,创新产销衔接服务模式,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无缝衔接。(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重点工程三 农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工程

加快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突出智能化应用的牵引作用。推动赣州、宜春、上饶、抚州等农业产业基础较好的设区市对农业生产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业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环节信息化水平。利用5G网络低时延的特性远程控制设备生产,让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农业劳作,实现农业生产高度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推进农业生产感知全面化,通过移动物联网、智能传感、视频监控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打破农业生产运营时间、空间限制,使农业生产、作物生长、园区运行等数据能够被实时采集和传递。建立完善、精确、可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多层次分析,辅助农业决策,实现精细化管理。

健全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发挥科技助农决策支撑作用。依托省级智慧农业“123+N”项目,加速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对耕地、种植、渔业、农业经营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和汇聚,打通不同领域数据交换通道。推动设区市建立二级平台,共享农业大数据资源,提升全省农业应急调度、政务服务、科技服务、农业生产等综合服务水平。

创新农业产品对接模式,形成农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结合物联网感知、云网监控、大数据、VR等新型技术,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产品网络促销活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加速工业产业智联升级。围绕“2+6+N”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培育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及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建设数据中台、工业大脑,打造无人车间,探索建设5G全连接工厂。鼓励企业围绕工业生产,加大工业APP的培育、应用和推广,支撑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应用,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支持建设“星火·链网”, 提供标识、解析、监管等基础服务,构建数据流动、交换、传递可信任环境。加强工业生产全生命周期数据动态采集和有效利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建设,创新工业企业数据挖掘、共享和联动机制,推动刚性生产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转变,实现企业生产与供应链的高效协同。(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重点工程四 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工程

5G+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探索和推广5G在电子信息、有色金属、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建材、纺织等江西优势行业的应用。支持工业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鼓励企业使用5G改造企业内网,推动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基础电信企业、解决方案企业结合行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设备管理、产品检测等需求,加快5G技术与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系统、自动生产线等生产场景的融合创新,推动5G应用从外围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加快5G芯片模组、网关、时延敏感网络、行业虚拟专网、边缘计算等产品和技术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探索和规模应用,打造一批特色行业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进行复制推广。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统筹开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工作。

工业APP创新培育。以细分生产环节为切入口,根据产品制造需求的不同,围绕工业分析、建模、开发和使用工业APP。推动工业生产由人直接控制机器和生产资源向工业APP自行控制机器转变。以领军企业和优势集群为先锋,培育特定行业、集群、场景的生产流程优化、质量分析、设备预测性维护、智能排产等工业APP。以工业生产需求为牵引,开发普适性强、复用率高的基础共性工业APP和经济价值高、推广作用强的行业通用工业APP。

链网融合创新升级。引导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和“星火·链网”融合应用。鼓励工业企业和信息服务提供商联合开展重要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个性化定制等各种标识集成创新应用,促进工业设备、工业大数据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自由流动和共享共用,解决跨链安全可信连接、交互和互操作问题,为工业发展提供“链网融合”支撑能力。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创新升级。推动工业企业全流程数据采集、数据建模分析、平台互联互通等应用关键技术和能力建设,打破技术壁垒,推动数据高质量汇聚。支持电子信息、航空、汽车等重点产业打造行业特色工业大数据平台。鹰潭铜业、赣州钨业、赣南稀土等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建立工业大数据区域平台。实现重点行业、重要区域工业数据资源采集、汇聚和应用。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工业大数据平台向产业链企业开放,提升产业链供需调配、精准对接能力,实现供应链上下游高效协同。

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江西分中心。建立工业互联网数据共享合作机制,实现跨行业、跨区域平台数据资源的汇聚、分析与应用,提升资源精准匹配和高效对接。以江西作为工业数据分类分级试点省为契机,依托南昌、上饶、抚州等地数据中心算力、存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清理和分类。

加快服务业智联升级。聚焦解决服务业存在创新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通过服务技术和模式创新,丰富服务产品供给,发挥信息技术和数据对服务业赋能作用,提高服务智能化水平,推动服务产业智联。生活服务业方面,围绕居民日常生活,整合生活数据,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聚焦智慧文旅等领域,促进资源有效整合和创新,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提升市民体验。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智慧物流、电子商务面向农业、工业的服务水平。(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重点工程五 服务创新发展升级工程

推动物流业智能化改造,支持跨产业协同发展。支持物流企业应用物联网等技术建设智能仓储设施,推动南昌京东亚洲一号、苏宁易购电商物流中心、赣州臻顺智慧物流园等“信息系统+货架+托盘(周转箱、筐)+叉车”建设。加快江西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与铁路、民航、市场监管、公安、海关、商务、口岸、保险等相关部门跨行业数据交换与共享。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开发区建设物流园、物流中心,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降低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发挥物流业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围绕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加强重点农产品产地预冷基础设施建设。

顺应消费升级,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进电商物流协同发展。持续开展“赣品网上行”“村播计划”等活动,支持发展平台经济、网红经济、社交电商等电子商务新业态,推动江西茶叶、赣南脐橙、南丰蜜橘、鄱阳湖水产、高山油茶等名优特色农产品特色产业线上线下同步营销的同时,培育一批数字商务企业。推进工业企业“上网触电”,加快工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培育定制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推动重点行业建设一批由领军企业主导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加强电子商务平台与工业生产数据对接。

推进文化、旅游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落地应用,支撑江西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建设文化大数据,积极参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工程。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鼓励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深度应用和创新发展。推进先进技术成果在文化装备制造领域的产业化运用,提升文化装备“江西智造”软实力和附加值。加快推进智慧旅游,依托江西省红色旅游和景观资源优势,深化建设“一部手机游江西”项目和“云游江西”服务平台,打造江西品牌。深化“互联网+旅游”,持续推动景区、酒店、旅行社、餐饮等涉旅企业接入服务平台。深度建设智慧旅游监管平台,提高管理效能。加快发展新型文旅企业,开展新消费、新场景业务。

(四)三位一体,做优智慧创新体系

1.建立三位一体平台支撑体系

支持产业生态平台建设。支持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国信通院江西分院等重点产业生态平台建设,加大前沿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力度。重点突破工业互联技术,加强工业模组、工业APP、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攻关,前瞻布局6G、卫星互联网等创新技术研究,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创新、集成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举办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世界赣商大会、世界VR产业大会、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活动等高水平活动,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提升产业影响力,吸引全球资源要素。筹建智联江西产业发展联盟,形成聚集人气的实体。(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科学院,鹰潭市、南昌市及相关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行业领军企业数字化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支撑中小企业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业务。建设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创新赋能平台。支持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检测认证、应用测试、应用仓库、外场试验、网络性能监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决策咨询、平台运营等平台支撑能力及专业服务水平。持续推进物联网态势感知平台、安全监测服务平台建设,支撑鹰潭加快建设国家网络安全“高精尖”技术试点示范区。支持打造数据智能互联、多网数据融合、知识关联和知识利用等一体化智能平台。同步提升算力、数据、算法,支撑智能化场景应用,积极打造面向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物联网管理运营、智慧教育、智慧司法等领域赋能服务平台。(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鹰潭市政府、南昌市政府及相关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

做优业务应用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在智慧消防、智慧司法、智慧水利、智慧警务、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农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及跨行业融合的应用场景转化。支持中国电信物联网创新中心、中国移动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中国联通虚拟现实VR/AR产业基地、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赣州监狱司法部物联网重点实验室等业务应用平台整合行业资源,强化集成应用能力,降低行业应用软硬件成本,促进应用推广落地,加快探索业务应用新业态、新模式。(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省商务厅、省科学院,鹰潭市、南昌市及相关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2.健全多层级创新供给体系

加大省级创新资源汇聚。积极对接国内顶级科研机构,建立定期交流、合作共享等合作机制,争取顶级创新资源在江西落地实体。重点吸引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创新资源向江西集聚,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江西高校资源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围绕江西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凝聚集产品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资源。针对产业链发展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征集、筛选和发布关键技术需求清单,推广运用揭榜攻关、择优委托等方式,重点突破产业创新短板和难点。(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鼓励设区市提升创新能力。根据设区市产业发展需要和前瞻性技术需求,推动特色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产业园区等产学研用各方紧密合作,共建各类研发机构、创新平台,增强产业创新能力。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引入创新型人才团队,实施一批创新型科研项目,加快创新成果与产业的结合。(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加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动省内细分产业龙头企业整合行业创新资源,挖掘行业上下游技术需求,加强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接,推动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后备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催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五)机制创新,提升数据赋智能力

1.健全数据管理应用体系

进一步加强省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统筹全省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深度推动数据资源的开发,鼓励各部门非涉密公共信息系统统一接入大数据中心,完善数据资源目录。(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

统筹推动建立健全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以市场和服务为导向,鼓励各类数据开放共享、相互融合,并向省大数据中心汇聚,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共享、融合数据的保护。明确数据管理权责,明确行业部门及数据统筹机构的数据权力和数据责任。(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

深入解决全省各设区市及赣江新区管委会难题,按需建设“城市大脑”。基于破解城市交通、公共资源、应急救援等领域管理难题,按需规划建设“城市大脑”,为城市管理提供运行态势监测、辅助决策分析、统一指挥调度和事件分拨处置等服务,创新政府决策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重点工程六 数据共享开放促进工程

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感知汇聚、数据整合应用、安全保障,通过发展模式和机制创新,优化调配数据资源和公共资源,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创新应用。

以安全可控为前提创新数据流动的模式和机制。鼓励和引导数据共享,制定开放、有弹性的数据共享制度支撑“城市大脑”建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数据高效流通,对数据进行分域分级管理,选择安全性能、防护级别与其安全等级相匹配的方式传输、存储、使用数据。在敏感数据流动过程中采取不存储、不留痕等有效手段,拓展数据共享边界,促进数据融合应用。

以应用为牵引统筹建设“城市大脑”共性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南昌“城市大脑”示范作用,在全省推广建设“城市大脑”。支持南昌扩展优化“城市大脑”的实际应用,支持赣州、吉安、鹰潭、抚州等地率先开展“城市大脑”建设。建设“城市大脑”云平台,全面对接各级大数据中心和政务信息系统。扩容升级政务云,升级改造政务网,提升网络承载能力。科学布局数据中心,提供算力、存储服务。建立中枢系统,以数据采集、融合、服务为主线,纵向打通通省、市、县三级实时数据,横向打通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通道,分批次建设融合创新应用场景,提高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驱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建立“城市大脑”与“赣服通”、“赣政通”客户端的有效对接,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政府运行效能。

2.推动立法规范数据活动

加快推动编制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相关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以法规规章规范数据活动。以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为核心,围绕数据收集汇聚、清洗治理、开放共享、安全保障、责任界限、个人隐私保护等,推进大数据地方性立法工作,着力破解应用中的实际困难,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

加强数据资源的质量管理,建立数据质量监测评价体系。鼓励行业部门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对本部门内数据进行校验、清洗、整理,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准确、有效。出台规范、制度,加强合理的数据确权与保护,保障企业数据、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扩大基础公共数据有序开放。推动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技术标准规范,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完成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信用共享、教育、纳税、社保、公共资源、电子证照、投资、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生态环境、重点人才、交通等主题基础数据库建设并对数据进行管理、查询、统计、分析。探索建立数据交易平台,拓宽数据交易渠道。适时推动在保护国家秘密的同时将公共数据向商业主体开放。(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3.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

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在数据全生命周期保证数据安全。在数据收集动作中对数据源进行身份鉴别和记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编码标识,按照数据级别确定并实施必要的安全管理策略。建立数据开放、共享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对外数据接口的安全管理机制。建立数据销毁规程,保证数据及时有效销毁。(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密码管理局,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推进“智联江西”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和规范体系,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或政策措施,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完善优化重大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资源配置和保障,对列入国家和省级重大规划及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的重大项目,按照规定保障项目用地、用能等指标,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二)资金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加强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统筹,依法依规加大对智享生活、智慧治理、智能制造与服务等方面的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及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健全政府采购政策,优先支持经济社会效益、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以“城市大脑”统筹设区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及资金,设区市在进行“城市大脑”创新场景和数字驾驶舱建设时,做好资金保障。(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三)人才保障

强化人才保障政策,实施“才聚江西,智荟赣鄱”,加大针对重点任务、重点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保障政策。畅通与国内外顶尖人才对接渠道,加快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及团队,大力引进院士、国家级专家学者、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国内外领军企业家,为其配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事业发展平台。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鼓励高校和重点龙头企业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开展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政府、高校和企业合作,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四)宣传引导

各部门、各设区市政府及赣江新区管委会加大对“城市大脑”的宣传推广力度,用鲜活、管用、具体案例,讲好“城市大脑”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使用、推介“城市大脑”。在推广应用场景时,将“城市大脑”置于首位,为“城市大脑”引流,为应用场景及“城市大脑”成长迭代提供充沛的数据养料。通过宣传推广、现场交流等方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总结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加强智联创新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科普工作,提升全民数字技能。(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热门推荐